詩云:「相在爾室,不愧屋漏。」故君子不動而敬,不言而信。
關鍵詞:中庸
那么,他又引用周代的詩經上記載的話:“‘相在爾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’故君子不動而敬,不言而信。”他說一個人、這個人不要認為看不見的地方可以亂來,所以自己心里思想不要認為:我在里頭想,我還怕誰看見?在古代就叫做“相在爾室”,你心里有所想,外面這個電波就放出來,那個鬼神、菩薩、圣人在虛空的境界都有所靈感,就知道。現在科學證明,人動一個念頭,放的光就不同,電波的形態就不同。現在科學正在研究、測驗這個東西,非常厲害!一個人動一個很壞的念頭,這個頭腦電波放的光華就變成黑的、藍的;要殺人、恨人的時候變成毒性的,還可以化驗得出來,那個光還可以分析得出來有毒、無毒。就是現在到科學的境界,這個就叫“相在爾室”。你不要以為在房間沒有人看見;一直有人看見的。有不可知的一面,照相機一樣,看得很清楚。
“尚不愧于屋漏”,所以呀,屋漏、房子漏了,漏了有個漏洞,漏洞是什么?透天光的,跟天兩個接通的。換句話說,人跟天(人道、天道)兩個合一的,跟不可知一面相通的,電感的作用。所以你在房子里頭起一個心念不對,就有記錄了,在哪里呢?在你那個“天命之謂性”的地方,自己刻劃上了、沉積了。所以呀,不愧,對于屋漏,對于一點點小地方,乃至有一點滲漏(屋漏的意思也有滲漏的意思),心里頭小地方有一點滲漏就要彌補。這個漏洞代表過錯,一點過錯都不能有。“故君子不動而敬”。他不要起心動念,隨時在恭敬的狀態;等于學佛人打坐、修定,行、住、坐、臥隨時都要在這個定中,“不動而敬”。
“不言而信”,用不著講話。他心靜了,就是與他力——佛菩薩的力量、境界都相通了,“不言而信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