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多的言語也無法企及自己思緒里的荒蕪,再多的表情也見證不了自己內心的蒼涼。生活中,每個人都會遇到迷茫憂愁的時候,想要解決問題,不如向古人圣賢“借點”智慧。
向孔子學習謙虛
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。”
過于自信是危險的,離成功近,離失敗也近。“天地有大美而不言。”,這是自然界展現給我們的謙虛。謙虛就像人生田地里一株低頭的稻穗,剝開才能看到它充盈著豐收的喜閱。放低姿態,學會謙虛,才有益于個人發展。
但是也要注意,凡事都有個度,過分謙虛會給人虛偽的感覺。要看到別人的長處,虛心向比自己強的人學習。
向莊子學習換位思考
惠子曰:“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”,莊子曰:“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”
不會換位思考的人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與不對,自然會把別人看成肉中刺。當我們進行換位思考時,當我們真誠的考慮到對方的感受和需求,多一份理解與寬容時,意想不到的回報便悄然而至。
向諸葛亮學習修身
“靜以修身,儉以養德。非淡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。”
現代人總抱怨社會沒有給自己機會,覺得懷才不遇;還有人遇到錯折就一蹶不振,覺得身邊人和社會都欠自己什么似的??芍T葛亮的前半生在“淡泊明志,寧靜致遠”精神境界中,躬耕苦讀于隆中;后半生身體力行,完善自我,盡忠蜀漢,奉獻一生。
“ 淡泊”與“寧靜”就是要通過學習“明志”,樹立遠大志向,在時機成熟時”至遠“,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。有時候放空心靈,才能容納更多知識,獲得更多智慧。
向阮籍學習慎言
“籍雖不拘禮節,然發言玄遠,口不臧否人物。”
俗話說“誰人背后不說人,誰人背后無人說”;張儀說:“眾口礫金,積毀鎖骨”??梢?,想管好自己的嘴,做到”靜坐常思己過,閑談莫論他人“很難。當然,慎言并不等于明哲保身,也不意味著”事不關己高高掛起,“而是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。
向鄭板橋學習糊涂
“聰明難,糊涂尤難,由聰明轉糊涂更難。”
一紙“難得糊涂”寫出了鄭板橋一生為人處世的宗旨。人不妨活的灑脫些,逍遙,自在;不必對所有事情斤斤計較。凡事知上下,知輕重,知緩急,而不要自尋煩惱
所以,在生活中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,我們大可不必非黑即白地苛求他人。許多事情都沒有標準答案。不妨在”糊涂“的視角里讓別人輕松,也給自己的心輕松。
關鍵詞:國學知識,經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