稱少年曰春秋鼎盛,羨高年曰齒德俱尊。 行年五十,當知四十九年之非;在世百年,哪有三萬六千日之樂。 百歲曰上壽,八十曰中壽,六十曰下壽;八十曰耋,九十曰耄,百歲曰期頤。 童子十歲就外傅,十三舞勺,成童舞象;老者六十杖于鄉,七十杖于國,八十杖于朝。 后生固為可畏,而高年尤是當尊。
關鍵詞:幼學瓊林,老幼壽誕
(37)春秋鼎盛:指年富力強的時候。 (38)齒德俱尊:年齡和品德都高。 (39)耋:七八十歲的年紀。 (40)耄:大約七十至九十之間的年紀。 (41)就外傅:到外面求學。 (42)舞勺、舞象:舞勺為兒童所習的一種樂舞。勺,一種樂器。舞象是成童所習的樂舞,是一種武舞。 (43)后生固為可畏:青年人值得敬畏。 (44)高年尤是當尊:年事已高的人應當尊重。
“春秋鼎盛”是稱贊別人年少;“齒德俱尊”是稱羨慕別人年高。活到了五十歲,應當知道前四十九年的過失;人活百年哪有三萬六千天都是快樂如意的。 人有上壽、中壽、下壽的區分,百歲為上壽,八十歲是中壽,六十歲是下壽;人活到八十歲叫做“耋”,九十歲叫做“耄”,一百歲稱為“期頤”。 兒童年滿十歲就外出拜師求學,十三歲時學習文舞,十五歲以上練習武舞。老人六十歲在鄉里就會受敬重,七十歲在城邑里會受到敬重,八十歲時在朝廷里可受敬重。 年輕人固然值得敬畏,而老年人更應該受到尊敬。